八一建軍節(jié)軍隊部隊熱血鑄軍魂PPT模板


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日榮耀 載
前言QIAN YAN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新型人民革命軍隊,中國共產黨堅持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領導,加強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切實保證人民解放軍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充分發(fā)揮人民解放軍在鞏固國防、保衛(wèi)祖國和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目 錄建軍節(jié)的來歷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論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意義
建軍節(jié)的來歷1
建軍節(jié)的來歷八一南昌起義,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1927年8月1日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并發(fā)動的在江西南昌針對中國國民黨反動迫害的武裝起義八一南昌起義
建軍節(jié)的來歷南昌起義的重要意義和結果
建軍節(jié)的來歷八一南昌起義的主要指揮者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建軍節(jié)的來歷123 1933年7月11日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1949年6月15日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布命令,規(guī)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 1949年8月1日 1949年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jié)。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2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葉挺獨立團第九軍(鐵軍)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干賀龍領導的部隊北伐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力量 1926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把革命推向全國。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同年5月,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干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奉命擔當北伐先鋒,開赴湖南前線。7月,國民黨革命軍約10萬人,正式出師北伐。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八一南昌起義時代背景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八一南昌起義時代背景 第一次大革命失敗,1927年會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 會議提出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秋收起義秋收起義是毛zd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zd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略思想,是繼南昌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廣州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20余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fā)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收葬于廣州東郊紅花崗。潘達微把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故稱為“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又稱第三次廣州起義、辛亥廣州起義、三·二九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是中國同盟會于1911年(宣統(tǒng)三年)在廣東省廣州市發(fā)起的一場起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軍史重要節(jié)點事件:三灣改編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zd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志著毛zd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份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同時,三灣改編的三項重要內容之一——實行民主主義,也對團結廣大士兵群眾、瓦解敵軍起到了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三灣改編又豐富了我黨早期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支部建在邊上確保黨指揮槍民主管理制度實行人民軍隊官兵平等、經濟公開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井岡山會師及革命根據地建立井岡山會師是指1928年4月毛zd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1927年10月,毛zd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創(chuàng)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全國革命形勢進入高潮八一南昌起義后,共產黨人相繼發(fā)動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并建立了湘贛邊,湘鄂西,閩北、右江等革命根據地,革命形勢入星星之火燎原與神州大地1930年夏革命根據地形勢圖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反圍剿 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fā)展壯大使得國民黨驚恐不安,國民黨新軍閥派系之間的中原大戰(zhàn)結束后,蔣介石緊急調集軍隊,從1930年開始,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發(fā)動的四次“圍剿”行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第一次反圍剿勝利 第一次反“圍剿”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軍民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的戰(zhàn)役。1930年12月,蔣介石調集10萬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圍攻。紅軍在毛zd、朱德指揮下,誘敵深入,5天內連打兩個勝仗,殲敵一個半師,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第二次反圍剿勝利 第二次反圍剿是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蔣介石在對紅一方面軍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失敗后,于1931年4月發(fā)動的第二次“圍剿”。最終紅軍反“圍剿”成功。 紅軍粉碎“圍剿”后,乘勝轉入進攻,分兵發(fā)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籌糧籌款,解放了贛東、閩西的黎川、南豐、建寧、泰寧、寧化、長汀等廣大地區(qū),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中央革命根據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第三次反圍剿勝利 第三次反圍剿是指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地區(qū),反擊國民黨軍3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qū)"圍剿"的戰(zhàn)役。蔣介石親任總司令, 趕赴南昌指揮,并請德、日、英軍事顧問參與戰(zhàn)事籌劃。紅軍第一方面軍30000余人,在毛zd指揮下,仍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避敵主力,共殲敵7個師,17個團,俘18000余人,繳槍15000 余支。第三次反“圍剿”取得重大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第四次反圍剿勝利 第四次反圍剿是指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地區(qū),反擊國民黨軍3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qū)"圍剿"的戰(zhàn)役。蔣介石親任總司令, 趕赴南昌指揮,并請德、日、英軍事顧問參與戰(zhàn)事籌劃。紅軍第一方面軍30000余人,在毛zd指揮下,仍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避敵主力,共殲敵7個師,17個團,俘18000余人,繳槍15000 余支。第三次反第四次反圍剿是針對1932年12月,國民黨贛粵閩邊區(qū)“剿匪”總司令部調集近40萬兵力,準備對中央蘇區(qū)發(fā)動的第四次“圍剿”。其部署是:以陳誠指揮蔣介石嫡系部隊12個師16萬余人為中路軍,分3個縱隊,擔任主攻任務;以蔡廷鍇指揮第19路軍和駐閩部隊為左路軍,以余漢謀指揮的廣東部隊為右路軍,負責就地“清剿”,并策應中路軍行動。1933年1月底,蔣介石到南昌親自兼任贛粵閩邊區(qū)“剿匪”軍總司令,指揮這次“圍剿”,決定采取“分進合擊”的方針,企圖將紅一方面軍主力殲滅于黎川、建寧地區(qū)?!皣恕比〉弥卮髣倮?。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第五次反“圍剿”是指從1933年9月25日開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對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的戰(zhàn)役。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地區(qū),反擊國民黨軍50萬兵力“圍剿”中央蘇區(qū)的戰(zhàn)役[1] 。國民黨軍采取堡壘主義的新戰(zhàn)略發(fā)起“圍剿”,紅軍倉促應戰(zhàn)。1933年初,日軍大舉入侵華北,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然而國民黨政府主席蔣介石卻置民族危亡于不顧,仍然堅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決心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 從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間,蔣介石調集約100萬兵力,采取“堡壘主義”新戰(zhàn)略,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guī)?!皣恕薄_@時,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紅軍中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拒不接受毛zd的正確建議,用陣地戰(zhàn)代替游擊戰(zhàn)和運動戰(zhàn),用所謂“正規(guī)”戰(zhàn)爭代替人民戰(zhàn)爭,使紅軍完全陷于被動地位。經過一年苦戰(zhàn),終未取得反“圍剿”的勝利。最后于1934年10月倉促命令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二萬五千里長征血戰(zhàn)湘江在長征的歷史上,過廣西的這一段雖然短暫,但卻是極為重要的關鍵一段。在桂北,中央紅軍首先進行了長征以來的第一場大戰(zhàn)——湘江戰(zhàn)役,沖破了敵人精心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渡過了湘江,徹底粉碎了敵人妄圖全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陰謀,贏得了戰(zhàn)略上的勝利,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發(fā)生的第一次偉大轉折提供了契機;其次在湘江戰(zhàn)役中的被動挨打和慘重損失,徹底暴露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路線的嚴重危害,引發(fā)了黨的高層領導和廣大紅軍將士對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路線和軍事指揮的深刻反思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遵義 會議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 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戰(zhàn)役,是遵義會議之后,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于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zhàn)戰(zhàn)役。在毛zd主席、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等指揮下,中央紅軍采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zhàn)方針,縱橫馳騁于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qū),積極尋找戰(zhàn)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zhàn)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二萬五千里長征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戰(zhàn)役,發(fā)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于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和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橋。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爬雪山過草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 長征勝利結束 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經過長征到達甘肅會寧,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長征勝利的意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主力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中共中央從全民族的利益和抗日大局出發(fā),多次作出重大讓步,主動提出“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中共中央給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六大以來》(上),第798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等。然而,蔣介石國民黨堅持將紅軍人數限定在3萬人,并且不能設總指揮部,由他們派人擔任師參謀長和政訓處主任,甚至荒謬地要求毛zd和朱德出國留洋。對此,中共談判代表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適當作出讓步,將紅軍改編人數先是由12個師降至4個師六七萬人,“即以方面軍編為師,軍編為旅,師編為團”(《毛zd軍事文集》第2卷,第5頁,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繼而降至3個師4萬余人,遂使雙方在改編為3個師和人數問題上基本達成一致意見。但中共堅持紅軍在3個師以上設立總指揮部,國民黨不能派人到紅軍中任職,并增加紅軍的防地等,以維護對紅軍的領導權。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 南方8省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根據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當局的協(xié)議,中共代表博古、葉劍英于9月下旬在南京與國民黨代表談判,將南方8省的紅軍游擊隊,集中整編為一個新的軍,提議以葉挺任軍長。葉挺表示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主張,并建議用“新四軍”的番號來命名這個新組編的軍隊。9月28日,蔣介石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10月2日,國共兩黨談判達成協(xié)議。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將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8省境內14塊游擊區(qū)(廣東省瓊崖地區(qū)除外)堅持游擊戰(zhàn)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人民軍隊的發(fā)展壯大 經過八年抗日戰(zhàn)爭,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認識擊下,于1945年8月15日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期間,人民軍隊發(fā)展到130多萬人,擁有19個抗日根據地,面積達104萬平方公里,人口擴大到1億多人,消滅日偽軍118萬人。人民軍隊 130萬19個抗日根據地面積104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多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 1946年6月下旬,國、共兩黨的軍隊在中原地區(qū)(湖北、河南交界)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武裝沖突,長達三年多的全國內戰(zhàn)就此開始。國民黨軍隊仍稱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的軍隊則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時期被共產黨稱為戰(zhàn)略防御時期。期間,國民黨依靠優(yōu)勢兵力對共產黨統(tǒng)治區(qū)域(共產黨稱為解放區(qū))展開了全面進攻,但被共產黨挫敗。兵力上的對比為1945年9月中共軍127萬正規(guī)軍對比1946年7月430萬國民革命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三大戰(zhàn)役、渡江決戰(zhàn) 1949年4月,繼遼沈、準海和平津“三大戰(zhàn)役”取得勝利后,解放軍發(fā)起了渡江決戰(zhàn)。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195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1988年起實行新的軍銜制
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意義3
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意義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 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在軍隊和國防建設中推進改革,就是要強化改革創(chuàng)新理念,不僅在武器裝備上升級換代,更要看軍事力量體系的架構重組。在軍隊改革中,軍事技術是根基,軍事理論構想是藍圖,軍事力量體系重構則是主體建筑,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體性和決定性意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入發(fā)展,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有助于解決軍隊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力量支撐和堅強安全保障。一 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是一個科學理論體系
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意義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 同志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的強軍目標,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與時俱進的最新成果。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充分體現了戰(zhàn)略謀劃、建設標準、發(fā)展路徑與價值導向的高度統(tǒng)一。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持用強軍目標審視改革、以強軍目標引領改革、圍繞強軍目標推進改革。強軍目標集中體現了我軍的根本原則、根本職能、根本性質和宗旨,明確了加強軍隊建設的聚焦點和著力點。二 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強軍目標
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意義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 同志指出:“我軍作為執(zhí)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把聽黨指揮作為軍隊建設的首要。”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關系我軍性質和宗旨,關系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是我軍的立軍之本、建軍之魂,是我軍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此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絕不是一句空洞口號,必須落實在行動上。將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國防和軍隊各項改革建設的首位,著力打牢部隊聽黨指揮的思想根基,增進信黨愛黨的思想情感,錘煉忠誠于黨的政治品格。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始終忠于黨、忠于社會主義、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安全保障。三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確保部隊堅決聽黨指揮,這是強軍之魂
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意義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 同志指出:“作風優(yōu)良是我軍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yōu)勢,必須把作風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抓緊抓實,永葆人民軍隊政治本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必須保持嚴明的作風和鐵的紀律,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tǒng)一和安全穩(wěn)定。發(fā)揮軍隊領導干部帶頭表率作用,廉潔自律,帶頭遵守各項規(guī)定,弘揚優(yōu)良作風,為實干強軍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huán)境。四 弘揚我軍優(yōu)良作風,推進軍隊組織形態(tài)優(yōu)化,這是強軍之基。
謝謝觀看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日
工圖網提供八一建軍節(jié)軍隊部隊熱血鑄軍魂PPT模板供會員免費下載。更多精彩黨課PPT素材,盡在工圖網。